调查

中医药课进小学:是利是弊?

杨智杰  2017-09-07 11:52:21

突然被要求多开一门课,老师们觉得太匆忙。让科学课老师来教中医药与健康课,老师面临的“选择题”是: 当中医与科学的知识之间相互矛盾时,该如何处理?

在浙江杭州街头走上一遭,除了西湖美景和京杭大运河,人们或许还会注意到,这个城市有不少中医馆,红色LED屏滚动着“推拿按摩,中医养生”等字样。杭州甚至还有一条中医街,清一色的徽式建筑,黑瓦白墙,金字招牌。这里浓厚的中医氛围,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


近期,另一件与中医有关的事情,是从街面上看不出来的——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杭州以及整个浙江省的小学生将开始学习一门关于中医的课程。


4月8日,在“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暨《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首发仪式”上,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这意味着浙江是全国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区、市)。不久之后,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浙江省2017学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显示,中医药与健康这门课被纳入省级通用的地方课程教材,在小学生5年级上、下学期使用。

目的:传播中医药文化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两年前就想在学校推广中医药课程,在他看来,中医药要普及,很重要的是让下一代接受。而接受的前提是了解,让他们了解的最好的方法,是从小能够系统地把中医药知识传授给他们。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他的这个想法一直搁浅着。


2016年1月底,浙江省“两会”召开,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主持第十八次“浙江政协·民生论坛”,主题便是发展该省中医药产业。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提出建议,要创造中医药文化节,从小学生开始抓起,让其从小就热爱中医药。


2月26日,国家层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中医药近年来受到重视有很丰富的背景。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青蒿素正属于中医药的范畴。屠呦呦在瑞典发表演讲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在这个大背景下,徐伟伟开始向省教育厅申请开课,并向财政厅申请经费,同时他也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商量,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中医。


浙江省的中医氛围的确很浓厚。2015年11月,《浙江日报》曾报道,该省公立中医院达到94家,三级中医医院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省中医总诊疗人次位列全国第一,代表“国家级水平”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位居全国第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数量位居全国第七。


这为徐伟伟推进中医药教材进学校的想法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我去教育厅、财政厅沟通汇报,他们(领导)本身对中医药感兴趣,我们讲一些为什么开展这些工作的理由,(他们)很容易接受。如果他们一点不了解甚至反感,那我去沟通,肯定会受阻。”


教育厅认可后,他们开始关注教材编写,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担任名誉主编,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担任主编。方剑乔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该项目受到省财政厅的支持,每年会得到五六百万元拨款。


2016年暑假,方剑乔接到编写任务,省中医药管理局给他提了两点要求:一、保证36个学时;二、可读性要强。虽然他对中医知识张口即来,但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让他备感压力。他没有编写小学教材的经验,如何把博大而又生涩的中医文化和知识化繁为简,传递给小学生,这是最大的难点。


方剑乔他很快召集中医基础、临床、药物、针灸等专业的共十一二位老师开始工作。“他们实力相当强,至少也是副教授。”方剑乔说。同时,他们也明确编书的目的——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知识不仅仅是中医药本身,而且是中医药文化,然后演绎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浙江省2017学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显示,这本书在小学5年级使用。为什么是小学5年级?方剑乔解释说,中医相对深奥,太小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够,6年级面临升学,浙江民办中学多,升学压力大,怕家长反对,所以5年级最合适。如果反响不错,他们还将在初中推行。


为了增强可读性,教材编写者邀请了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对词汇的难易程度、趣味性等进行把关。


经过反复修改,今年4月,《中医药与健康》(上、下)两本教材正式举行了首发仪式,并宣布于秋季学期在浙江省小学5年级使用。

当科学老师遭遇中医药课


直到9月1日,高音鸣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将要学习中医药课程,她的女儿刚刚升入杭州时代小学5年级。高音鸣问了其他几位学生家长,大家都没有得到任何通知。


不仅是家长,本学期开学前后,浙江省各小学也没有收到省教育厅下发的正式开课文件。杭州萧山义蓬第三小学一级教研员杨君第一次听说要开《中医药与健康》课的时候,已经是8月了。


8月9日,省教育厅办公室和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开展《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培训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建议在小学5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由科学老师任教,并开展教材培训工作。


突然被要求多开一门课,杨君觉得太匆忙。首先,省教育厅没有下发正式通知。小学五年级每周有30个课时,原先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科目已经全部排满,从哪里调出一节课并没有明确指示。


其次,没有出台正式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某一学科的性质和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在杨君看来,从开课角度,必须得先有课标,再有课程,这门中医药与健康课目前只有教材,其他什么都没有。


同一时期进行课改的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全国小学科学课实行新课标,取代2001年开始使用的《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副组长刘恩山介绍,这次课标研制的过程超过5年,研制前期经历了现状调研、文献分析、国际比较、专题研究、设计论证、教学初探等环节。在课程标准初稿完成后,又反复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进行了征询意见和针对性的文稿打磨。


杨君是一名科学老师,像今年科学课开课前进行的多次试教,中医药与健康课并未进行。“这个教材不是说编好了就直接能用,有一个试教的过程,至少要找一个学校试一下这个课上下来是什么感觉。”


事实上,浙江省教育厅和中医药管理局专门给科学老师做过教材培训,但《中国新闻周刊》发现,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培训主要分两级,8月24日省级培训,是由教材编写者为各县(市、区)230多名科学教研员、五年级骨干教师讲解课本结构和知识。培训结束后一周,各市、区教育局组织任教老师进行培训。


8月24日,距离开学仅剩一周,浙江临安市晨曦小学教研室主任史幽鹤也参加了培训。“我自己至少得(在中医药方面)入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现在,可能连我的观念都没扭转过来。首先,要让我对中医药有观念的改变,但是培训只有一天。”他有点无奈,教育厅要求他们上课,他们会忠实地执行文件,也会把课程安排进去,但是他说,“你说我个人对中医药有什么发言权?我只能照本宣科,实际上我只能对学生说,教材是有的,你们看看,就了解一下。”


《中医药与健康》(上、下)两册共9个单元,36课时,每个课时分为“读一读”“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四部分。以通俗的古代经典故事开始,引出中医药的知识点,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拓展。以第一课《神农尝百草》为例,先讲述神农架由来的故事,让学生思考祖先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医药的过程,进而介绍“药食同源”的知识。在最后的实践部分,让同学“尝一尝下列药食同源的食物,其味道跟中医文献记载的‘味’一样吗?”


史幽鹤看到这一题时“头都大了”,他承认这个教材编排时以故事引导孩子是有吸引力的,但是从教师讲课角度,目前没有配套教参,“难道我还得自己去买点中药尝一尝?”


教材还让学生自己设计针灸工具。“虽然是开发思维,但是学生对针灸的认识本身就是空白的,他都没见过针灸。我们老师得把针灸讲明白,再让学生去设计,关键是我也讲不明白。我长这么大,也从来没针灸过。所以在操作性上,它一点都没有。我觉得这是硬伤。”


“教材编写太仓促。对于中医药知识,他们行家肯定觉得很简单,但拿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傻掉了。”史幽鹤说。


让科学课老师来教中医药与健康课,这是让杨君最矛盾的一点。他认为,有些中医药知识与科学是相违背的,“比如我听专家说,中医讲吃什么就补什么,‘吃肾补肾’,这个对我们科学老师来说,可信吗?”虽然他不否认中医和科学之间也有相通的地方,但仍觉得科学老师不适合教中医药。


不过,据浙江科学科技出版社医学编辑部责编刘丹介绍,之前由于定价问题耽搁,9月2日教材才正式投入印刷,今年要印刷60万本,预计需要一周时间才可以完成。而按照规定,省级培训一周后就要进行市级培训,但是据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介绍,各市在8月31日时还没有落实培训。

急救知识、性教育和中医药,

谁该进课堂?


虽然高音鸣此前并不知晓“中医药与健康”开课的消息,但是她对女儿上这门课持开放态度,希望孩子能学习新的知识。


但高音鸣也有几点担心。一是教师都是临时培训,由在中医方面不那么专业的老师向孩子传递知识,是否有问题;二是中医药博大精深,虽然孩子学的是皮毛,他们的理解能力没那么强,如果用错地方可能产生危害;三是中医的一些东西是模棱两可的,虽然成人能判断,但孩子很认真,带给他们的到底是不是真知识?这个很难判断。


实际上,自从今年4月教材首发以后,这件事情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法律保护重点研究室主任宋晓亭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传统医学的生存与发展,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会推广这种做法。”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赵敏也认为,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青少年学习它,可以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赵敏赞同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抓起。


这也是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初衷,他们希望能够向下一代普及中医药文化,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些家长认为中医难以理解以及对可操作性的担忧,徐伟伟解释说,“(这门课)并不是讲治疗的,而是教授生活方式、普及中医的理念和天人合一等哲学态度。很多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传达我们的文化和趋利避害的方法。”


网上有人提出,为什么不推行青少年急救知识和性教育?方剑乔认为,在小学教授以上那些知识为时过早,尤其是性教育,现在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而且好奇心强,过早地介绍给学生可能会让他们去尝试。而中医药跟孩子生活紧密联系,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学习。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医的科学性和价值体系也一直备受争议甚至遭到反对,所以浙江省在小学开设中医药与健康课的做法,也很难得到所有家长的同意。高音鸣认识的一位家长是西医医生,他就是这一做法的反对派,“孩子的科学素养养成很重要,而学中医,包括藏医、苗医之类并无太大帮助。”


绍兴的一名家长在网上公开表示反对中医药进课堂,因为这会使他的孩子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和家长的教育之间有分歧。他选择实话实说,让孩子明白,不管是谁的话,都未必真实。


这个问题也是科学老师杨君面临的“选择题”:当中医与科学的知识之间相互矛盾时,该如何处理?


据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郑名友主任介绍,虽然目前培训和教材印刷都有所延迟,但这学期该课程一定会进入小学课堂。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介绍说,在市级培训中,他们也会联系当地中医医生,为老师进行答疑解惑。


“我觉得小学生有这么点了解,长大后就会相信中医,而不是像现在大家对中医药那样嗤之以鼻。但要说让他们感兴趣,这个难度很大。”史幽鹤赞同让小学生学点儿中医药,他说,“既然要教这门课,我们老师都希望把它教好。其他有关方面应该尽可能考虑周到,不要让老师觉得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