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在日本用跑步丈量12座城市

张丰   2020-01-19 10:44:09

没有好的身体 学习再好也没用

 

  2019年养成了跑步的习惯,这是我“年终总结”中为数不多的成绩。尤其是在日本的4个月时间,我跑了380公里,跑过了12个城市。当我回头看那些自己跑出的“图形”时,会想起沿途看过的风景,甚至能清晰想起擦肩而过时互相为对方竖大拇指的陌生人的面容。

 

  去日本之前,我没有来得及为自己的访学做好任何准备,连日元都是在浦东机场临时换的。晚上抵达东京,第二天起床后一筹莫展。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去给手机换一张日本电话卡。在跨海大桥上,电车在耳旁呼啸而过,加深了我的恐慌和孤独——就在这时,我看到有人在狭窄的人行道上跑步,这让我安静下来。

 

  换好电话卡,我就开始了自己在东京的第一次跑步。完全没有目的地,方便拐弯的时候就拐弯,就那样跑到了一条河边。后来才知道,这个区域是港区,算是东京的新兴区域,所谓的“河”,也是填海之后造的。

 

  我沿着河边奔跑。7月下旬的东京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颗的汗水落下来,掉在这陌生的土地上,我对接下来的访学突然有了把握。

 

  在日本跑过十几条路线,有两条蓄谋已久。一是在东京,围绕皇宫的路线,约5公里;一是在京都的鸭川,从四条大桥出发朝北跑,差不多6公里。这两条路线都是村上春树跑过的,其实在日本也是最大众化的跑步路线。据说村上春树每次到京都,把包放在酒店,就会去鸭川边上跑上几公里。或许大多数喜欢跑步的人都是这样,能在这项单调乏味的运动中找到乐趣的,应该都比较内向。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仙台跑的6公里。从青叶山的鲁迅像跑到东北大学(其医学院的前身即当年鲁迅求学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看过幻灯片的阶梯教室。仙台实在太小了,我特意绕了一段路,才把这条线延长到6公里。当初鲁迅的活动范围其实都在方圆一两公里之内,他在幻灯片中看到中国人被杀而周围的同胞一片叫好,所以得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结论。跑完6公里,我在阶梯教室的留言本上留言:“鲁迅先生,身体也是很重要的啊。”

 

  “没有好的身体,学习再好也没用”据说是日本全社会的共识。我曾经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跑团一起在新宿夜跑,两位年轻女士为我担任翻译。两位女士平常都没有跑步的习惯,居然也能跟上节奏,足以看出普通日本人的身体素质。跑团一个小伙子告诉我,前两天下班后,他跑步回家,感觉非常舒服。“有多远?”“37公里。”他曾用2小时40分跑完了全马,这次跑回家却跑了5个多小时。已经不用追求速度了,这也算是一种新境界吧。

 

  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一个叫做稻毛的小地方的海边默默奔跑。15号台风就在那附近登陆,台风来之前的晚上,我在海边跑了10公里。台风重创海滨公园,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每次跑步的时候都发现公园在慢慢修复。日本人的“灾后重建”比我们要慢得多,但是却也认真和坚韧很多。整个夏天,这个公园都在施工打造一个小人工沙滩,被台风摧毁好几次,最终仍然把沙滩建好了。

 

  或许跑步也是一个这样的过程,不断打破、不断重建自我。跑者相信,跑过一个地方,就是脚踏实地,用脚步丈量了这座城市,这是接近它和获得它接纳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