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链条闭环持续发力,催动基层治理从“单点突破”向“全域促兴”升级。
深圳市南山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地,GDP位列全国区县级城区第三,南山区委组织部将“党建动能”作为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催动全域促兴。
近年来,南山区基层党建呈现 “党建链动,民生共振” 的良好局面,其本质是党组织作为核心枢纽,精准捕捉民声诉求并转化为民生实践。运行起点在于党组织深度调研后,通过组织穿透、资源破壁、场景创新,社区多元主题协同,将民声诉求精准转化为民生实绩。
例如高发社区党委发现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后,创新采用“政府+国企+社区”模式引入专业餐饮企业,打造18元长者助餐的“幸福食堂”,实现从“免费单一”到“普惠多元”的服务升级。
梳理南山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发现,“党建链动”是指党组织作为核心纽带,联动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民生共振”强调民生需求与党建行动同频响应,形成“需求感知→资源整合→精准服务→效能反馈”闭环。南山区通过此机制将“民声”转化为“民生”落地实践,实现基层治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促兴”的升级。
居民在高发社区幸福食堂用餐(南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组织多元协同:撬动社会力量共建民生综合体
南山区探索党建资源整合平台化,实现组织多元协同格局,撬动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民生综合体。
实践中,南山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搭建“多元主体协同平台”,通过“政府+国企+社区”三级联动模式整合行政资源、市场力量及社会组织资源,破解传统公共服务单一化难题。
例如,在高发社区“幸福食堂”典型案例中,党委牵头专业餐饮企业进驻,打造集长者助餐、普惠托育、便民理发于一体的2.0版嵌入式民生综合体。18元长者套餐与4980元普惠托育服务,实现从“政府上菜”到“群众点菜”的转变,社会资本参与率提升40%,服务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南山区基层党建多元协同的关键路径,在于党委主导下开展“需求调研→精准匹配企业资源→建立普惠价格协商机制→构建服务质量监管”的工作闭环,形成民生服务的“自我造血”能力。
文竹园社区老年社区党支部在群众家中(南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组织银发动员:激活低龄长者参与社区治理
南山区通过党建能人清单化动员,激活低龄长者参与社区治理,不断释放基层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南山区通过建立“银发人才资源库”,将退休群体专业技能转化为治理动能。例如,文竹园社区党委创新“能人清单”机制,筛选300余名50至70岁的低龄长者(含教师、医生、手工达人)组建“最美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定向服务100余名空巢老人。退休教师策划活动、老中医传授保健知识等专业化分工,推动养老服务从情感陪伴升级至技能输出。
统计显示,文竹园社区的“最美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开展的“串门行动”,累计收集到微心愿230余条,生日会等定制化服务覆盖率达95%,印证“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的闭环构建。
据了解,党建能人清单化动员机制的核心,在于党委建立人才评估体系、按技能分类编组、制定服务标准、建立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实现治理成本下降与居民获得感倍增。
大沙河国际龙舟邀请赛(南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项目嵌入式党建:红色动能激活生态工程
在建筑项目中,南山区探索实践“党建项目全周期嵌入”机制,在重大基建项目中植入临时党组织,破解跨部门协调难题的同时,为建设质量提升和建筑安全注入了红色动能。
例如,在大沙河治理工程成立代建项目临时党支部,通过“工地党建”模式,整合水务、环保、城建等多部门党员技术骨干,提前完成13.7公里河道生态修复。党支部主导的“问题清单销号制”攻克21项技术堵点,使水质达标周期缩短30%。
值得一提的是,大沙河生态改善后不仅成为“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之一,更为同类生态工程提供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实践样本。还衍生出文旅新经济,2025年国际龙舟赛吸引24国队伍参赛,带动游客量增长23%,形成“党建修复生态→生态赋能文旅→文旅反哺民生”的绿色循环。
党建项目全周期嵌入机制,关键在于临时党支部赋权协调、建立工程问题“红黄蓝”预警机制、组建党员突击队攻坚、联动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开展常态化巡河,实现项目建设与长效治理无缝衔接。
“党业融合”医疗器械进社区服务集市(南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组织链式破壁:党建打通医疗资源下沉通道
南山区以医院党支部为枢纽建立了跨域资源链接体系,实现组织链式破壁,打通医疗资源下沉通道。
例如,前海蛇口医院耳鼻喉科党支部构建“1+3+N”深港澳医疗协作体(1个党支部+3地专家+N项药械),突破港澳药械审批壁垒。通过党员技术骨干牵头优化流程,使进口人工耳蜗审批时间压缩67%,累计完成400例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最小患者9个月。
同时,该医院还同步创新“党业融合进社区”模式,医疗器械产业链党委组织十余家企业携创新产品进驻“健康集市”,伤口愈合治疗仪等设备,直接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企业获一线反馈优化产品12项。
党建助力构建的跨域资源链接体系,实践中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需求-供给-反馈”三张清单,推动阿尔茨海默早筛等项目社区化,实现患者受益、企业获数据、党建扩影响的“三方共赢”。
南山区科苑小学“班超”联赛(南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组织生态共建:党建赋能教育空间重构
南山区探索党建资源精准滴灌,以校党组织为轴心链接多方资源重塑教育生态。
例如,南海小学党总支在“百校焕新”工程中牵头成立“校园改造联合工作组”,整合建筑专家、家长代表、学生意见形成改造方案。风雨顶棚增设、运动区域重构等153项改造惠及12.5万学生,操场安全隐患消除率达100%。
实践中,科苑小学还同步构建“体教融合生态链”,区校足办党总支联姻法兰克福俱乐部打造“金字塔”足球体系,98支队伍参与“南山校超”赛事,年训球员超1500名。
在党建赋能教育空间重构中,南山区建立了“党组织听证会制度”→设置“校园焕新党员监督岗”→引入第三方评估→构建“政府投入+社会赞助+专业运营”的可持续模式,使硬件升级与素质培育同频共振。
南山区通过党组织系统化重构资源链接方式,将“民声诉求”转化为“民生工程”的标准化流程,生成党委捕捉需求、支部设计项目、党员攻坚落地、群众反馈优化实践路径,最终实现“党建链”与“民生链”“发展链”的深度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