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和老龄化社区。面对社区老年人口多、服务需求大的实际情况,水碓子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社区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新心为老服务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特别是在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科技助老、民生服务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凝聚老龄工作新动力
水碓子社区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贯穿于老龄工作的全过程。社区党组织于2015年11月18日积极动员牵头成立了以教师、医护人员、国企职工等不同领域的退休党员为骨干的“新心为老服务队”。尽管职业背景各异,但“党员身份”与“为民初心”成为他们共同的纽带。他们虽已离开工作岗位,但初心不改,热情不减,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多年来,他们定期开展走访慰问、义务理发、测量血压、谈心交流等活动,为老年人送去温暖与关怀,用“新”做公益,温暖老人心。
网格管理,实现社区精准化服务
在团结湖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水碓子社区实施了“党建·团结网格”治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和网格员。新心为老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化身为网格员,他们深知社区中老年人的需求,既是需求信息的收集者,也是服务资源的链接者和服务信息的提供者。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对老年人需求的精准识别和快速响应。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重点关注孤寡、独居及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需求和心理状态。
服务新力量,四大成果绘就幸福画卷
“新心为老服务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新心为老服务队是“平安哨兵”,筑牢了社区安全基石。服务队组织以熟悉社区情况的低龄健康老人为核心,佩戴统一标识,以分组包片的形式在重点时段(如早晚高峰、节假日)对社区主干道、背街小巷、治安薄弱点进行常态化巡逻。通过治安巡视,显著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展现了老年志愿者心系社区安危、守护邻里平安的责任担当,成为社区安全的“银龄屏障”。
其次,新心为老服务队也是“文明使者”,引领和谐社区风尚。服务队每周参与社区卫生大扫除,监督垃圾分类投放,带动居民共建整洁优美环境。 并组织书法、绘画、戏曲、合唱、舞蹈等兴趣小组,定期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家风故事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增进邻里情谊。有效改善了社区公共秩序和环境面貌,提升了居民文明素养。老年志愿者们以身作则通过以上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成为引领社区文明新风的鲜活榜样。展现了老年人热爱生活、乐于奉献、引领风尚的文明使者形象。
第三,新心为老服务队通过智慧助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服务队发挥部分老年志愿者(如退休教师、国企管理人员等)熟悉智能设备、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开展“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帮助更多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他们在社区活动室、养老驿站等场所,开展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微信聊天、视频通话、扫码支付、预约挂号、防范网络诈骗等)活动。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用机难”问题,帮助众多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慧生活带来的便利。
最后,新心为老服务队聚焦社区困难老年群体,开展“邻里互助”、“银龄慰老”等精准化志愿服务,传递温情守护幸福。服务队以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或生活困难老人结成“邻里互助对子”,提供定期探访、代买代办、陪同就医、心理慰藉、生活照料等帮助。为社区最需要帮助的老年群体提供了及时、暖心的支持,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孤独感。通过志愿服务增进了邻里守望相助的温情,营造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氛围,切实提升了社区的温度。展现了老年志愿者老有所为、关爱弱势、服务邻里的高尚情怀,是民生福祉落到实处的“最后一米”践行者。
党建品牌“新心为老服务队”在水碓子社区的志愿服务实践中展现了新时代老年志愿者的卓越风采和独特价值。从职业舞台到公益服务,“新心为老”服务队的党员志愿者们用行动证明:身份可以多元,初心始终如一。他们以“新”汇聚力量,以“心”传递温暖,让银发党员的奉献精神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生机。
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共同绘就“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画卷。
(供图/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