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深圳福田:都市型全域旅游的范式革新

吕雪良  2025-10-15 16:27:59

【以“宣文旅商”融合之道,重新定义都市旅游未来方向。】

“公园里的国风快闪、商圈中的国际市集、无人机秀点亮夜空……”,当传统旅游城市还在依赖天然景点时,福田区作为深圳中心城区,正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实现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不依赖传统旅游资源的“火爆出圈”新路径。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深圳市福田区的旅游数据令人瞩目,8天长假,共接待游客169.65万人次,同比增长24.47%;旅游收入21.21亿元,同比增长25.21%,更引人注目的是,福田区入境游客人均消费高达3448元,同比增长107.4%。

这一成绩单背后,是福田区以“宣文旅商”融合之道,成功将城市商业、文化、休闲资源整合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重新定义了都市旅游的未来方向。


与北京朝阳区的商务旅游、上海浦东的地标旅游相比,福田探索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不依赖单一资源,而是通过全域价值的挖掘,实现旅游吸引力的最大化。这种都市型全域旅游模式将成为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与传统旅游模式相比,该模式更具包容性、互动性和可持续性,能更好地满足现代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

 

福田区从公园到商圈的“空间重构”,实现“处处是景、时时可游”。(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宣文旅商”融合的顶层“战略创新”


相比之下,北京石景山区、上海浦东新区、广州荔湾区等传统消费强区虽各有优势,但福田区以其独特的“宣文旅商”融合战略创新,实现了“宣”扩影响、“文”增流量、“旅”聚人气、“商”增效益的闭环效应,开创了激发都市旅游活力新路径。


​​“宣”的创新​​在于构建全方位传播矩阵。据了解,福田区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打造外宣账号总粉丝数超60万的传播平台。今年,该区携手短视频平台推出“莲花山下”大型网友互动活动,上线两天话题总播放量突破2.2亿人次。


“文”作为引流器,带动城区“出圈”“破圈”。例如,2024年,福田区在节日大道举办深圳福田咖啡生活消费节、“港·潮流”购物节等近2000场各类文化活动,带动周边商圈客流井喷式增长。


“旅”聚人气方面,福田立足高密度城区景观特色,打造都市型沉浸式全域旅游新模式,推出红树鹭洲、电子天街等“福田十景”,还推出城市低空游航线,可谓海陆空立体聚客上座。


“商”增效益环节,文旅出圈带来源源不绝的能量,让实体商业成为主要变现渠道。点评网站福田上榜餐厅占全市总上榜数的39.4%;福田区平均万人拥有8家咖啡店,成为咖啡店密度全国最高的城区之一。


福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都市文旅发展的关键不在于资源的多少,而在于​​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的能力​​。通过宣文旅商的深度融合,福田成功将城市公共设施、商业空间和文化活动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福田中心区灯光秀(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公园到商圈的“空间重构”


福田区通过城市空间的重构与功能重塑,将日常城市空间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实现了全域旅游的空间基础建设。


​​公园系统的功能升级是福田区的一大亮点。国庆期间,福田区各大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47万人次,不再是传统的观光场所,而是转型为文化体验空间。


例如,福田区香蜜公园变身沉浸式国风盛宴,设置国潮闪舞、投壶、射箭等古人雅戏及中秋猜灯谜与月亮诗会;皇岗公园的互动舞狮表演和高桩表演吸引大量家庭游客;中心公园则打造“夜精彩,潮文旅”主题,引入露天Livehouse和影院。这种公园功能多元化的策略,让绿色空间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


​​商圈的转型同样令人瞩目。统计显示,今年双节期间,福田区商圈总人流量达到1008.64万人次,同比增长8.58%。卓悦中心、皇庭广场和深业上城等重点商圈人流量均超过95万人次。


深业上城举办黑珍珠潮汐美食市集,集结13家餐厅65款市集限定美食;卓悦中心推出“吗喽的精神公园”、“华为假日折叠派对华南首展”等限时展览和快闪活动;皇庭广场聚焦港客和动漫节推出特色活动。商圈从传统的“卖场”转变为多元体验的“秀场”。


​​福田区交通枢纽的旅游化改造是另一创新。岗厦北地铁站挂起巨幅国旗,成为游客打卡的“深圳之眼”。10月1日,岗厦北站的客运量达36.4万人次,在深圳地铁全网各车站名列前三。福田站还登顶“十大吃货友好高铁站”榜首,交通节点从单纯的“通道”变身“打卡点”。


这种城市空间的多功能重构,使福田区实现了“处处是景、时时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不同于传统城市依赖特定景点的旅游模式。

 

在福田区举办的CBA 篮球赛(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科技到文化的“业态创新”


福田区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科技赋能旅游体验,培育新型文旅业态。
在科技赋能方面,福田区打造华强北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为参观者提供充满科技元素的展览环境。同时开发“福田文旅小程序”,提升游客科技体验。


文化+商圈融合是福田的一大特色。该区持续开展“公共文化进商圈”这一区级公共文化重大工程,通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面进入中心城区商圈,将商业与文化艺术相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节日大道是业态创新的典型代表。作为国内首个以节日文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街区,深圳节日大道以中外传统节日为节点,以文化为核心,以商圈为载体,打造大湾区时尚文旅消费目的地。


福田区还推动文化+体育产业融合,积极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举办“福田全民健身嘉年华”“福田超级联赛”,每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6000多场,推动体育和赛事成为旅游的重要内容。


​​在福田,夜间经济的繁荣也是业态创新的重要体现。国庆期间,福田CBD灯光秀“火力全开”,中轴顶上迎来音乐狂欢,每晚都有免费乐队演出和开放麦互动。这种昼夜不间断的文旅供给,极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时长和消费潜力。


与北京依托WTT赛事发展“票根经济”、上海借力古镇文化开发特色活动相比,福田区的业态创新更注重科技赋能与都市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福田区推出城市低空游航线(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深港到大湾区的“区域协同”


福田区利用其区位优势,在深港联动释放城区文旅潜力中,还构建辐射大湾区的旅游网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例如,皇岗、福田两大口岸和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直连直通香港。福田高铁站14分钟直通香港西九龙、38分钟可达广州南站,形成了“广深港半小时通勤圈”。


据口岸通关数拓显示:10月1日至10月7日经福田口岸、皇岗口岸、福田高铁站通关人数190.21万人次,同比增长10.11%;其中入境人数92.74,同比增长12.52%,出境人数97.47万人次,同比增长7.91%。


可贵的是,旅客不仅在福田通关,而且还能留下来。统计显示,福田区旅业系统10月1日至10月7日登记住宿18.73万人次,同比增长0.86%;入境游客2.61万人次,同比增长28.85%,其中外国人游客5859人次,同比增长66.78%。

     
福田区还注重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文旅新业态。研究出台《深圳市福田区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文化、影视创新到旅游升级,从数字赋能到品牌塑造,为文旅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商业演出专项扶持政策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优质的政策环境带动了品牌首店集聚。在深圳首店数量连续四年以两位数速率增长的背景下,福田区连续两年位居全市首店榜首。国际知名休闲服饰品牌Abercrombie&Fitch首店在深业上城亮相,烘焙品牌好利来的华南首店也选择“安家”福田。


在区域协同方面,福田不仅限于大湾区,还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与对口帮扶地区潮州湘桥区合作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推出两地特色游、福桥联动文化游等跨市联动线路。

 

福田区全域旅游吸引了年轻人聚集(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与北京石景山区侧重京津冀协同相比,福田区的区域协同更注重国际化视野和深港融合,凸显了其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区的战略定位。


从“风景”到“场景”的全域旅游转变,购物中心、城市公园、文体设施都不再是孤立的消费场所,而是共同构成了旅游体验的有机组成部分。福田区为高密度都市区域的文旅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即使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都市中心区也可以通过战略创新、模式创新、业态融合和科技赋能,实现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没有围墙的旅游之城——福田区这种全域旅游模式,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人财两旺”的局面背后,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