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深圳:数字龙华,全域智变

吕雪良  2025-10-15 16:41:13

【“全域数字化”基因深植城市发展血脉】

日前,在深圳市龙华区“海虾陆养”项目,引起了不少轰动。

“可对水体、对虾生长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深圳市龙华区的一座现代化园区内,深圳大学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的“藻生贵虾”项目负责人董升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养殖数据介绍,这套数字养殖系统有两大优势,一是零水交换,杜绝污染,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随时调整养殖方案。

这套凭借AI技术在都市内实现“海虾陆养”的项目,反映出的是龙华区自2020年提出“数字龙华”战略以来,从产业大区向​​数字经济核心区转型的缩影。

全国首个5G智慧书城深圳书城龙华城(龙华区委宣传部供图)

全域数字化的“战略转型”


早在2020年,龙华区抢占数字化发展新赛道,率先启动数字经济、数字城区和数字治理“三位一体”的“数字龙华”建设。这一战略的提出,标志着龙华从工业大区向数字经济核心区的根本性转变。

梳理发现,龙华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全域数字化,也正因如此,龙华区经济社会近五年来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发展。全国创新之城、全国工业百强前十、全国绿色发展示范案例等荣誉对龙华全域数字化成效给出了肯定。

例如,提出数字化转型的第二年,龙华区仅752家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产值达4668亿元,同比增长26.7%,核心产业占整体规模企业比重超50%,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五年来,龙华区已经构建了系统性最强、覆盖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的“1+N+S”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涵盖10余个产业领域、20多个政策,预算超过30亿元。

研发投入是最直观的证明。数据显示,龙华区全社会研发支出从2019年的73.73亿元增至2024年的1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区引导基金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影响力政府引导基金Top50;新增专利授权量超2.6万件、PCT国际专利455件;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229人,累计引进院士34名、院士工作站5家,各类人才总量达90万人,龙华日益成为创新、创造的新热土、大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龙华城市场景实验室有限公司,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以需求为牵引、以场景为驱动、以技术为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建设。
截止目前,龙华区发布多项未来城市场景,其中包括城市规划管运一体化管理场景、深圳北站室内外交通疏散场景、地下管网数字孪生检测场景、智能网联及无人驾驶示范应用场景、无人机社区末端配送场景、无人机楼栋接驳场景、无人机辅助巡逻场景、无人车智能配送场景等8大主题24项场景试验清单。

短短五年间,龙华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上实现了“加速跑”,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市前列:全国率先推动信创国产化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全国首创地方数字孪生标准体系;建成全市首个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园。

美团无人机航线智能空投柜 (龙华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产业到治理的“数字赋能”


龙华区的数字化不是单一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而是涵盖经济、治理、城区三大维度的全域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领域,龙华区作为深圳制造业强区,以数字经济重构产业生态。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产出超5000亿元,企业数量增至1275家。

在数字治理方面,龙华区构建了“1+6+N”扁平化、一体化指挥架构,建成50个社区数字治理指挥中心,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数字治理指挥中心全覆盖。这一系统无缝对接城管、安监、网格等部门,实现“一屏观全域”。

龙华区数字经济楼宇——北站壹号 (龙华区委宣传部供图)

龙华区首创的“党建+科技+治理模式”因示范推广效应突出,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在数字城区建设上,龙华区构建了“1+2+4+6+N”体系框架,包括一个技术应用、两类基础设施、四个数字平台、六个重点片区和N个数字应用。

龙华区还在全市率先通过斜影航拍、白精建模完成全域建筑物三维建模,打造数汇、智创的数字孪生底座,将龙华打造成全省首个全域数字孪生城区。

 

 龙华区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园 (龙华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人才到技术的“双向奔赴”

人才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龙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政策引导与场景开放,龙华不仅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落地,更推动技术在各领域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这种“智造+智创”的生态,正持续为产业升级注入活力,形成数字时代区域发展的龙华范式。

龙华区通过“人才+技术”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升级与跨界融合,在数字化转型的众多案例中,文章开头提到的以“藻生贵虾”是龙华都市智慧农业的发展典型案例,其凭借AI技术实现“海虾陆养”,展现了龙华区从才人到数字技术全过程、全链条、全颠覆赋能产业升级。

据龙华融媒消息,龙华依托制造业基础,推动智能硬件与农业深度融合,支持微宇渔业等企业探索“城市海洋牧场”建设。目前,深圳大学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的“藻生贵虾”团队创新性采用“藻类+AIOT”技术,在龙华区实现“海虾陆养”技术,已在江西赣州、广东汕尾等地落地,年产量达200吨。

 

 龙华区在现代产业园区楼顶的“藻生贵虾”养殖项目 (龙华区委宣传部供图)


龙华区将数字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聚焦软件系统搭建与数据管理优化,在育种、养殖、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实现多维度突破,重塑农业生产与服务模式。

作为制造业强区,龙华区将硬件产业优势深度延伸至现代农业领域,大批优质企业通过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场景提供全链条硬件支撑,构建“硬件+农业”融合发展生态。

龙华区通过落实人才政策、引进高校科研团队等举措,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深大龙华生物创研院成功引进海归高层次人才落户龙华,并创办高科技企业微宇渔业。该公司积极推动都市农业与“数字龙华”战略深度融合,以建设现代化“城市海洋牧场”为发展目标。

目前,龙华区拥有16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3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3家,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4.4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人才+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成果。

五年来,“数字龙华”以全域数字化为路径,实现了经济能级、治理效能与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其以技术为基、人才为本、场景为擎的发展模式,不仅重塑了本地产业生态,更为国家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龙华样本”。

数字化已不再仅是工具,而是深植于龙华发展血脉中的核心基因,持续推动区域向更高水平创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