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吴作人比利时岁月作品与文献系列展在苏州启幕

周建琳  2025-11-04 08:41:15

泛黄的手稿、工整的课堂笔记,炭笔习作的线条凝练有力,获奖油画《男人体》的光影依旧动人。11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桂冠金奖”——吴作人比利时岁月作品与文献系列展(第一期)在苏州吴作人艺术馆启幕,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4月12日。

本次展览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联合主办,以吴作人留学比利时期间斩获桂冠金奖的代表作《男人体》为核心,通过“追寻光的方向”“破壁之时”“异域淬炼”三个单元,系统呈现他1930年至1935年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的求学生涯。

 

展览聚焦中国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吴作人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深造时期的作品与文献,以一位中国艺术家在异国文化中的攀登轨迹,管窥近代中西艺术教育体系的碰撞与融合。

上世纪30年代,23岁的吴作人以8个月时间修完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9年的课程,其油画作品《男人体》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全院比赛中获得总冠军,享有独立工作室以及画材等的供给。他也从而成为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第一位获得最高荣誉的中国人。

“像吴作人这样优秀的人在油画技巧的掌握上甚至比同代欧洲人还略有超越,而他学习的目的是将它带回祖国,‘改造中国’,推进发展。这种想法决定了像徐悲鸿、吴作人这样的人必然成为民族责任的承担者。”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吴宁表示。

吴作人的比利时岁月,恰是中国艺术教育现代转型的关键节点。一代先辈在文化转型的关键时代,首先要对西方学院制度进行引进。只有能够深入到西方的艺术精髓之后才谈得上真正的引进,而吴作人正是全面掌握西方美术学院系统的绘画观念和技法并得到西方学院充分认可的第一人(桂冠获得者)。

这些原作和文献不仅是个体生命的记忆碎片,更是一代中国艺术家探索艺术现代性的精神图谱。今日重新翻阅这段历史,人们不仅仅是在致敬先驱者的文化理想,更试图透过吴作人的个案,继续思考艺术教育中本土传统与外来体系的融合难题。

“这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展览。它的学术性并不仅仅关于吴作人的创作和成绩,更在于它展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艺术上求取西方的制度、方法、观念的过程。”北京大学教授、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朱青生谈到,吴作人去西方求学,并把这件事情学到了最好的程度,之后又把完整的一套制度体系带回中国,这对于今天的中国艺术“在引进中走向原创、在学习中追求超越”有十分重要的对照和校正意义。

 

当天下午,“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的学制与传统”专题讲座在艺术馆开展,朱青生与吴宁围绕主题展开对谈。讲座通过对吴作人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情况的考证,帮助理解中国的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艺术观念和技术能力的渊源和体制,为研究中国的引进写实方法、现实主义观念和至今采用的学院教育、评价和方法溯源提供参考。

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艺术馆副馆长陶鎏霞介绍,该展览系吴作人比利时岁月作品与文献系列展览的首期,后续还计划推出第二期和第三期。围绕此次展览,艺术馆还策划了一系列配套的公共教育活动。除了当天下午的讲座外,还有“吴作人的学院桂冠奖作品《男人体》分析”、“吴作人与留欧艺术学生”二个主题,开设讲座和讨论。